相信很多先锋在改枪的时候都会追求尽可能低的后坐力,巴不得自己手上拿的是激光枪。为什么有的改法感觉对枪的时候准星乱飘,手抖得像刚摇完奶茶,有的改法又可以轻松倍镜压枪?今天老皮就来教你怎么用三种配件驯服后坐力!
后坐力从哪来?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而枪械之所以会产生后坐力,基本上都是由于子弹发射药燃烧产生的气体推动子弹向前飞出的同时向后产生的反作用力。由于一般的枪械内部是封闭的,这股力会直接传递到枪械部件上,因此枪械后坐力的表现便是枪械在开火后整体向后运动。
如果训练不足,后坐力可能会对射手造成伤害
实际上后坐力分为“真实后坐力”和“可感后坐力”两个概念,但是这两种后坐力是同时影响武器的。“真实后坐力”指的就是子弹装药燃烧推动弹头时产生的反作用力,想要减少这一部分的后坐力,一般只能够通过减少发射药装药来实现。《暗区突围》里有些弹药会影响后坐力数值就是因为就算是同一种口径的子弹装药量也会有区别,比如穿甲弹一般会使用更多的发射药以提升子弹初速,后坐力相对普通弹药会更大一些。而大口径的子弹为了推动更大更重的弹头,也必须使用更多的发射药。
不同口径的子弹发射药装药量和类型各不相同
也就有了不同大小的后坐力
但是想要控制后坐力不能靠单纯地减少子弹发射药,这么做会严重影响子弹的威力和弹道,那么如何在不改变子弹的情况下增强对后坐力控制呢?只要想办法让射手更少地感受武器的后坐力,射手就能更轻松地在连射过程中控制枪械,也就是降低“可感后坐力”。于是各种各样的降低可感后坐力的配件也应运而生。
在枪托上安装一个橡胶垫就是一种
简单的可以降低可感后坐的改装
现实中的射手主要会选择枪口、枪托、前握把来改装自己的枪,《暗区突围》里也主要通过三种类型的配件影响武器的后坐控制属性:枪口、枪托、前握把。
枪口
大家俗称的枪口,严谨一些说叫做膛口装置。别看这些枪口一个看似毫不起眼,实际上它是改善可感后坐力的最大功臣。对后坐力有显著影响的枪口有补偿器和制退器两种,它们都是通过引导火药燃气从设计好的方向喷出,让喷出的气流来抵消可感后坐力。现在很多的膛口装置会同时融合补偿器和制退器的设计,来更好地控制可感后坐力。
补偿器
补偿器一般通过在枪管向上开口或者在枪口处斜切,让开火时喷射出的火焰燃气向上排出,从而把枪口向下压,也就是说补偿器主要是用来“补偿”开火时枪口上抬的趋势。AKM标志性的斜切枪口就是一种补偿器,安装斜切枪口的AKM在全自动开火时的可控度有着显著的提升。还有像G18C这样直接在枪管上部设置开孔,让火药燃气一部分直接向上喷出,以此控制G18C在全自动射击时的枪口上跳。
斜切的枪口是AKM的标志性设计
制退器
制退器虽然工作原理和补偿器差不多,都是通过开口引导燃气的方式来抵消后坐力,但制退器在气体的引导方向上与补偿器不同,枪口排出的火药燃气会通过制退器两侧的开口向侧后方喷出,从而产生向前的力以抵消后坐力,因此叫做“制退”器。例如著名的巴雷特反器材步枪M82A1枪口上就会安装一个巨大的制退器,很多火炮也会安装炮口制退器来控制开炮时的后坐力。虽然制退器控制后坐力的效果非常出色,但是由于火药燃气被定向地集中排出,使得枪口火光和枪口噪声会显著地增大,不仅会降低隐蔽性,也会对枪口周围的人员造成损伤。
传统武器射击时,枪机的往复运动撞击机匣会造成巨大的后坐力
枪托
使用枪托增强后坐力的控制其实很好理解,使用枪托抵肩射击时,枪托抵住肩膀成为了一个稳固的定位点,握持枪械的朝向更加固定,因此对比不抵肩的射击姿势会更加稳固。而且因为射击时枪械的后坐力整体是向后传递的,使用枪托抵肩射击可以让大部分后坐力传递至更稳定的上半身,自然也更容易控制枪械射击时的后坐力。
如果是整活或者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单手射击
但是精度就无法保证了
前握把
一个设计优秀的握把可以让射手拥有更好的握持手感,更好地发力对抗武器连续射击时产生的后坐力。也就是说其实握把最大的功能是改进人机工效,而并不是直接降低后坐力。不过前握把作为握持枪械三个支点中的其中一环,更舒适的握持姿势确实也能够改善射手对枪械的控制,使得武器的操控和瞄准更加稳定,也就达到了控制后坐力的目的。
不管是抓握还是直接握住
前握把都能提供一个更舒适、更稳定的姿势
相信了解了后坐力的原理以及控制后坐力的方法之后,各位先锋也一定能够改出更加趁手的武器。不同枪械不同改装方法的后坐力、火力和价格各不相同,而如何权衡这之中的利弊则是在暗区生存下来的关键。
本期的《暗区军武志》就到这里了!你更喜欢大威力但是后坐力相对更高的武器,还是喜欢后坐力更低但是伤害较低的武器?不妨来一起聊一聊!我们下期军武志再见!